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(记者 阮煜琳)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航空工业)18日消息,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/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(下称“鲲龙”AG600)已完成典型灭火场景验证试飞科目,这标志着“鲲龙”AG600已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。
AG600(灭火型)1005架机在西昌进行投水试验。(中国航空工业供图)
近年来,航空工业“鲲龙”AG600项目研制团队着眼森林防火迫切需要,坚持并行推进适航取证和实战应用验证,按照“先平台后任务、先平原后高原”循序渐进的思路,重点推进适航验证机安全性、灭火功能效能、平原/高原典型任务场景、飞行保障能力、安全应急能力等方面验证工作。
据介绍,今年上半年,“鲲龙”AG600三架试飞机并行在珠海、蒲城、荆门、安顺、六盘水、西昌,累计开展172架次、430小时的试飞,完成飞机本体失速、机动特性等平台操稳科目及灭火任务系统验证;完成12吨齐投、6吨及3吨连投等不同投水模式,平飞、转弯、俯冲不同投水姿态,23米至100米不同投水飞行高度,每小时220千米至284千米不同投水速度等各种任务模式验证,相关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,现阶段已具备安全出动执行灭火任务的实战化应用能力。
当前,具备完全自主配套核心机载系统的“鲲龙”AG600已全面进入适航验证阶段,计划2024年度取得型号合格证。后续,航空工业将进一步加大国产航空装备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研究,深入开展国产航空装备体系化市场开拓、综合化运营保障、实战化应用演练,加快形成以“鲲龙”AG600为龙头的国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。(完)
中新社台北7月18日电 正在台湾参访的大陆高校师生团一行18日来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和台北故宫博物院,体会民族音乐魅力,感受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。
综合中央社、中时新闻网和ETtoday新闻云等台媒报道,在中国文化大学音乐厅,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陈凯迪与台湾学生交流琴艺,带来了古筝、琵琶和中阮等民族乐器表演,并合奏了《沧海一声笑》《花好月圆》等曲目,收获全场掌声。
“今天把会的都抖出来了。”陈凯迪受访时笑说。她表示,大家通过乐曲展开交流,也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乐器。参与合奏的台湾学生陈佳伶称赞陈凯迪,“虽然不是音乐相关科系的学生,也是很厉害”。台生陈德夫表示,与北大同学交流的机会难得,感受到大陆同龄人的亲和力与活力,大家共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贡献心力,期待未来到大陆参加器乐比赛。
在校园参观时,武汉大学学生孙琳表示,该校与武汉大学建筑风格相似,且都重视传统文化,令她有熟悉之感。她此行也感受到,两岸同文同种同血缘,文化是两岸交流最大的公约数。
当日下午参访台北故宫博物院时,师生团近距离观赏了肉形石等展品。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说,许多大陆同学首次见到该藏品,感到格外新鲜、收获满满。
湖南大学学生姚睿婷对宋代白瓷婴儿枕印象深刻。她受访表示,从前在历史课本中看到过这一文物,今次探访感受到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。“百闻不如一见,希望有更多青年来此欣赏实物。”她说,两岸历史同宗同源,盼加强交流,实地走动更加亲近。
当日行程由马英九先生陪同。应马英九基金会邀请,大陆高校师生团一行37人于15日抵台开启参访之旅,中国文化大学是此行参观的第二所高校,此后还将到访台湾大学、东华大学等,并参访大稻埕、太鲁阁及九份等地。(完) 【编辑:叶攀】